拍摄时间:2019
拍摄地点:纳米比亚
拍摄设备:Canon EOS 5DS R 12-24mm
拍摄参数:f/8.0. 1/1000 +0.0 iso200
鹈鹕是鸟纲、鹈形目、鹈鹕科的大型水禽,因嘴下带有标志性的巨大喉囊(用于捕鱼和储存食物)而得名,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。其体长可达 1.2-1.8 米,翼展超过 2 米,体型粗壮;全身羽毛多为白色、灰色或浅褐色(不同种类略有差异),头部具细长羽冠,颈部弯曲呈 “S” 形;最显著的特征是长而扁平的喙(长 30 厘米以上),末端具钩状尖嘴,喉囊为橙黄色或粉红色,可自由伸缩,充气后呈囊状,用于舀水捕鱼;尾羽短而宽,脚具全蹼,适合游泳和划水。
鹈鹕广泛分布于全球温带至热带的沿海及内陆水域,共有 8 个物种。在中国常见的有白鹈鹕、卷羽鹈鹕和斑嘴鹈鹕,其中白鹈鹕繁殖于新疆西部及青海湖,越冬于云南、广东等地;卷羽鹈鹕繁殖于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,越冬南至福建、台湾;斑嘴鹈鹕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。全球范围内,鹈鹕多栖息于湖泊、河流、河口、海湾等开阔水域,活动海拔从低海平面至高原湖泊(如中国青海湖海拔约 3200 米)不等。生活属性上,鹈鹕对栖息地有严格要求:需依赖鱼类资源丰富的开阔水域,喉囊的特殊结构使其擅长集体协作捕鱼 —— 通过围成半圆形驱赶鱼群至浅水区,再用喉囊舀水滤鱼;繁殖期多集群筑巢于芦苇荡、岛屿或红树林中,巢用树枝、水草搭建,每窝产卵 2-3 枚,雌雄共同孵化和育雏;迁徙性因种类而异,北方种群冬季南迁,南方种群多为留鸟;活动海拔跨度大,低海拔沿海湿地至中高海拔高原湖泊均可见,但依赖水域面积和鱼类密度,对人类活动干扰(如湿地开发、渔网缠绕)敏感。
目前多数鹈鹕种类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红色名录中处于无危(LC)或近危(NT)状态,但卷羽鹈鹕因栖息地破坏、过度捕猎及水质污染,被列为易危(VU)物种,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鹈鹕在埃及神话中被视为神圣之鸟,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将褐鹈鹕定为州鸟。
联系电话:(86) 755 8311 1333
联系邮箱:sales@stechcol.com
联系地址:深圳市龙岗街道五联社区爱联工业区A区1-5栋
Copyright © 2020 深圳市斯达高瓷艺有限公司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