蓑羽鹤

拍摄时间:2017
拍摄地点:中国内蒙古
拍摄设备:Canon EOS-1D X Mark II  EF600mm f/4L IS II USM
拍摄参数:f/8.0  1/1000  +0.67  iso1600

23


蓑羽鹤是鸟纲、鹤形目、鹤科的小型鹤类,因枕部至颈部生有延长的蓑状羽毛而得名,是世界现存 15 种鹤中体型最小的种类,兼具优雅体态与强韧的迁徙能力。其体长约 68-92 厘米,体羽以蓝灰色为主,眼先、脸颊及喉颈部黑色,眼后具白色耳羽簇,枕部和后颈披有延长的白色蓑羽,下垂至胸部,形成独特的 “流苏” 状装饰;初级飞羽黑色,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延长呈弓状,覆于尾部;喙黄绿色,脚黑色,幼鸟体色较浅,蓑羽不明显。


蓑羽鹤在中亚、西亚及中国北方为繁殖鸟,越冬于印度、巴基斯坦及中国西南地区。在中国,繁殖地主要分布于新疆、青海、甘肃、内蒙古等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、荒漠草甸及高原湖泊周边,海拔可达 3000-5000 米;迁徙时途经西藏、四川、云南等地,越冬地多在海拔 1000 米以下的低地湿地、农田及河谷地带,全球分布范围涵盖从东欧黑海沿岸至东亚蒙古高原的广袤区域,是典型的草原 - 高原鹤类。蓑羽鹤迁徙时需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等海拔超 7000 米的高峰,通过高空滑翔节省体力,是唯一能飞越珠峰的鹤类,迁徙高度可达 10000 米以上;越冬地选择温暖湿润的农田、湖泊及河流沿岸,依赖人类耕作区的遗留谷物补充能量;繁殖期成对或小群活动,非繁殖期常集成数十至上百只的大群,对人类干扰敏感,筑巢于隐秘的草丛或芦苇荡中,每窝产卵 1-2 枚,雌雄共同孵化及育雏。蓑羽鹤生存高度依赖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,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健康的指示物种。


蓑羽鹤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红色名录中被列为近危(NT)物种,主要威胁来自栖息地退化(如草原开垦、过度放牧)、气候变化及迁徙路线上的人为干扰。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种群数量因繁殖地生态脆弱性和迁徙通道安全性问题需重点关注,但尚未达到濒危级别。蓑羽鹤是蒙古国的 “国鸟”,象征其草原文化与自由精神,也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 “区鸟”,体现对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视。此外,它在中亚多国文化中具有吉祥、坚韧的象征意义。

 

斯达高瓷艺

联系电话:(86) 755 8311 1333  

联系邮箱:sales@stechcol.com  

联系地址:深圳市龙岗街道五联社区爱联工业区A区1-5栋

Copyright © 2020 深圳市斯达高瓷艺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 

联系电话: (86) 0755 8311 1333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联系邮箱:sales@stechcol.com

联系地址:深圳市龙岗街道五联社区爱联工业区A区1-5栋          粤ICP备2021007936号

Copyright © 2016-2017 深圳市斯达高瓷艺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      技术支持:启创网络